——建党90周年、建社80周年征文
用我的指尖追赶声音
——我在新华网的速记“生涯”
钢琴家的手指会把跳跃的音符变成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们在心灵享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奇妙。而她的手指会把抽象的声音变成具体的文字,让人们在感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另一种惊奇。“呀,她的手指好像在跳舞一样!”
艰苦的速记磨练和对新闻宣传事业的执着追求,被中直机关评为“中直机关岗位能手”,被领导亲切地称为“中华第一听打”。从2001年4月1日到新华网报到那天起,我就走进了新华网这个朝气蓬勃、充满快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光荣集体。从此,速记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而我,也成为用手指追赶声音的人。
速记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记录声音,把声音转化成文字,其优势在于可同声记录、可同时制作电子文档。速度、准确是对速记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更快、更准确是速记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工作间隙,我就对着视频资料练习,怕影响同事,常常戴上耳机训练,每每练完,耳朵都会产生一阵阵空鸣,甚至肿胀。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当做访谈的“对象”,天天听、月月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年累月的艰苦努力,练就了我沉着的心理素质、精湛的业务技能。新华社副社长兼新华网总裁周锡生,也给我起了一个比较奇特的外号——“中华第一听打”。用他的话说就是:也许她的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是她的准确率是最高的;也许她的准确率不是最高的,但是她的政治素养是最好的;也许她的政治素养不是最好的,但是她的心理素质是最棒的,因为被她“打过”的人,层次都很高,没有特别棒的心理素质,她也不会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因为也许都被紧张吓得“话”都不会“说”了,更何况是准确无误的把声音记录下来。
新华网是党的喉舌耳目,国家的官方媒体,传递的是党的声音,在新华网工作最重要的是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干好速记工作,完成好新闻宣传任务,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工作任务多,大块时间少,我就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零存整取”学,对一些重要观点、学习心得随时记录,这样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记牢了。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觉把学习成果向完成工作任务转化、自觉把学习创新理论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立足本职、提高素质、干好工作、甘愿奉献的强大动力,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2003年在参加新华社团委组织的“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新华网的宽阔平台,网络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坚定了我从事速记工作的信心,更成就了我色彩斑斓的人生。10年来,我跟随新华网“南征北战”,参加大大小小的宣传报道无数。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与其会谈后,共同会见中外记者,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进行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场直播。现场速记,现场审稿,现场发稿,现场音视频,所有一切都是现场进行。作为刚刚进入新华网工作一年的我来说,有幸也参与其中,应该说这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考验。我们的工作台在会场的最后方,江主席略微有点浓重的南方口音,使声音听起来更加不清晰。正在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新华网总裁周锡生过来说,我给你当翻译,我能听懂他说的南方话。通过周总一字一句,一句一字的翻译,使我们这场直播有惊无险的顺利完成。通过这次直播,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认识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速记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003年12月23日,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通过新华网及外交部网站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22日的外交部新闻例会上,发言人刘建超还特意发布了李肇星在线“聊天”的消息,可见外交部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中国外长首次上网接受网民提问,得到网民非常热烈的回应。共有4万多网民参与了访谈,提出近2000个问题,李部长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近40个问题,其中不乏很多“尖锐问题”和“私人问题”,进行了机敏、幽默的解答,全面介绍了2003年的中国外交工作。这次访谈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亲自主持。
当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闪光灯背后、生活中的中国外交部长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严肃还是和蔼?古板还是幽默?……。激动的是,与中国外交部长面对面,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这个难得的机会却降临到我头上。但是当我坐在外长的对面时,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马上被外长那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富有感染力的热情所吸引,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你似乎已经忘记了他是一位叱咤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国际政坛上的外交家,就像邻家叔叔一样,让你觉得可亲、可爱,录入也变得轻松起来。访谈结束后,李部长说,这个速记的小丫头最累,我的山东普通话能听懂吧?我笑着说,“能!”。他接着说,过来,过来,我写的诗词送你一本,给你作个纪念。我说那得签上您的名字。他说,可以呀。接过这个有“外交官诗人”之称的李部长的亲手签名诗集时,我特高兴,但忍不住又说:李部长,能和您合个影吗?李部长说,当然可以啦。我赶紧拉过我们的摄影师说,快给我们拍照片。于是在印有“外交部网站”字样的背景板前,我和李部长一起说了“茄子”。
2005年“两会”期间,刚刚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我和同事们正在收拾行头,这时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走过来说,“我能采访你一下吗?”什么?采访我?我顿时有点不知所措。那位记者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对你的速记很感兴趣,问你几个问题。征得领导的同意,我接受了采访。现在能记得的问题已经不多了,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参加这么多年的“两会”,觉得哪场直播让你最紧张?勿庸置疑,肯定是外长和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了,但最紧张的还是总理记者招待会。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一年一度对中外媒体和全国人民的政策表态,意义重大。因为意义重大,所以责任重大,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我要把总理所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记录下来,通过新华网发布,让全世界的人民通过网络这个没有国界的传播载体听到、看到。为了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直播前需要阅读大量材料,比如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国内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有一个功课必做,那就是“突击”古今诗词。总理非常喜欢用诗词、名人名言来表达他那种对祖国、对人民、对世界友好国家及人民的浓厚感情,而我,要把这种感情记录下来,传达给全世界。
2010年9月,我独自一人飞往美国纽约,担负温家宝高访团在美期间的速记任务。总理行程安排非常紧,其中一场是接受CNN专访,这场专访开始没有准备现场速记,因为会影响到电视录音。但临近开始采访还有30分钟的时候,我才接到通知说要到现场。由于各种原因,这时所有电梯都无法直接到达位于大厦37层的专访现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备份两台笔记本和两个键盘,而时间紧迫,我马上背起十几公斤重的背包,咬牙一路爬上37层楼,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就赶紧找电源,架机器,刚准备完毕,总理就到了。由于美国和中国有12个小时的时差,我常常半夜两点钟醒来,再也无法入睡;而到了白天,又毫无饥饿感,甚至一天都不想吃东西。面对身体的极度不适,我顶住压力,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圆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外交部的表扬。
7年来,我共参加大大小小直播访谈1800多场,录入文字2000余万字,出色完成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每年两会,每两年一次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海峡论坛,“神舟飞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现场报道工作;先后参加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要活动的直播报道,为薄熙来、李源潮、马凯、李肇星、张庆黎等近百位省部级领导作客嘉宾访谈时进行速记。忘不了,时任外长李肇星在访谈结束时,亲切的称呼我“速记小丫头”,并赠送给我亲手签名的诗集。忘不了,温总理作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零距离交流时的语重心长,对百姓的牵挂、对青年人寄予的厚望以及“勾指相约”。而这一切更坚定了我投身速记领域、献身新华社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对速记工作的热爱,我加入了新华网的团队;因为对新闻宣传事业的不懈追求,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在新华网十年多的速记工作,无数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使我同志多次荣获殊荣。2002年,凭借“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报道荣获“第十一届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好新闻三等奖; 2003年,被中央外宣办授予“抗击非典网上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6月,被新华社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获得第六届中央直属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深深知道,在新华网的10年是我成长最快的10年。我深深懂得没有新华网,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是新华网的培养教育,使我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是领导的信任呵护,使我有了展示自己专长的平台;是同事们的关心鼓励,使我增强了自信心。今后我会继续满怀对新闻宣传事业的向往,在速记这个平凡岗位上继续奋斗,为新华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10/26/c_122178670.htm)